医院动态
上海电力医院神经内科专科建设再启航

作者: Administrator 发布时间: 2023-09-11 点击数: 1027

年初,国家科技部“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在上海电力医院分中心正式揭牌,顺利开启了重点科研项目《血管性认知障碍影像标志物及智能分级诊疗建立》分中心各项任务,医院神经内科随后设立了实验室,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协作攻关。目前已完成急性缺血性卒中6例、血管性痴呆4例入组综合评估,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科室科研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医院神经内科负责人刘改玲告诉笔者,经过一轮学科建设周期,科室实现了超急性期脑血管全程化自主诊疗,可以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全周期健康管理和介入治疗。从脑血管病的早期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基础业务开始,逐步发展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筛查与防治、脑卒中后早期康复等业务。科室还先后建立规范化的卒中中心和眩晕诊疗中心,电生理室及神经康复的进一步规范完善,有效地降低了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科室早期诊疗业务围绕体检任务展开,实施脑血管病的预防与康复治疗,先后与瑞金医院、徐汇中心医院建立起协作关系,开展脑血管患者的恢复治疗。2019年,神经内科更名改组,在院领导的关心扶持下,不断加强门急诊建设,拓宽优化病种结构。对内加强专科人才队伍建设,盘活资源,与急诊科、影像科、康复科、针灸科等多部门科室协同发展;对外高效联动,与华山医院、华东医院发展协作关系,进行人才培养储备,筹备开展神经介入诊疗,打通高级卒中中心救治通道衔接,实现卒中患者全程高质量救治。近2年来新增了动态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等仪器设备,科室结合实际,确定了特色亚专科的主攻方向,逐步开设头痛、眩晕、周围神经病、记忆障碍、脱髓鞘疾病等专病治疗。

去年8月的一天,一名体检客户单位退休职工在下厂体检现场候检时,突然晕厥倒地。现场负责人即刻安抚病人情绪,第一时间安排医生给予现场处置,并拨打了120送回医院本部。医院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刘改玲和急诊负责人姜志华在院待命。半小时后,疾驰的救护车将患者平安送至医院,通过急诊科绿色急救通道,医务人员立刻对患者开展了救治。虽然是周末,但经各部门快速响应,这位患者第一时间完成了CT下脑血管造影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确认了责任病灶、病变血管,现场救治人员制订了最优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待患者家属赶到医院时,患者的状态已经趋于平稳,并顺利转入神经内科缓冲病房。

一个优势学科的发展,除了过硬的诊疗技术,更离不开温暖和谐的医患关系。今年3月,一位新冠后双下肢活动障碍和麻木的患者来院就诊,经仔细问诊和查体后,科室第一时间明确诊断并拿出了诊疗方案,但在治疗过程中,病人家属却情绪失控,质疑检查和治疗方案,并歇斯底里发出威胁。关键时刻,刘改玲坚定地告诉大家:家属的目的是看病而不是闹事,既然是来看病,我们一切按照规范来,这个危机就能够化解。随后大家继续沿用既定的方案,一步步解决着遇到的一个个状况,同时更换了沟通家属,绕过不必要的争执。经过不懈努力,患者恢复良好,一切变得和谐欢快。

科室团队秉承医者仁心和生命至上的态度,让当初扬言闹事的病人家属羞愧不已,当面不停地道歉并夸赞电力医院的医护人员医德医术好。刘改玲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善良敢于担当的医者形象感染着周围并肩作战的同仁,感染着陷入困境的患者和亲属,在那颗无私忘我的大爱之心牵系下,所有目标一致的诊疗团队,总能在关键时刻站在一起,铸就最坚固的健康防线。

谈及未来发展,刘改玲自信地说:医院新一轮学科评估建设中,神经内科被确定为优势学科,我们将围绕特色专科方向,对标三级医院各项指标,保障专科病种的覆盖率,并根据DIP要求调整工作模式,提升高效诊疗占比。同时,加强人才梯队建设,进一步优化团队协作能力,充分发挥了特色专科优势,有效进行“传帮带”,让优质的医疗资源可以更多地辐射开来,为患者和客户单位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