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近40斤的铅衣,经常被汗水浸透的工作服,借助影像设备精准实施介入,帮助病人与死神赛跑……这是上海电力医院肿瘤科医务人员实施介入手术的场景。2021年9月,上海电力医院成立肿瘤科,实施肿瘤全过程、综合性治疗服务,在实体恶性肿瘤的化疗与肿瘤介入治疗方面形成了自身特色。建科以来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仅用一年多的时间,介入手术就突破1000例,守护患者生命,受到普遍赞誉。
肿瘤科负责人郑春雷介绍说:肿瘤治疗是一个全过程、综合性的诊疗,从一开始组建队伍就遴选具有良好内科基础的化疗科医生和介入科医生加入。科室建立了横向包含肺癌、肠癌、肝胆肿瘤、胃肠肿瘤、乳腺癌、淋巴瘤等多个瘤种,纵向包括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介入微创治疗、穿刺活检、和抗感染、营养支持、癌痛规范治疗等姑息及转化治疗的治疗体系。其中,肝脏血管介入治疗作为科室特色业务得到了医院的大力支持,取得了充分发展。
肿瘤介入治疗是指在X线透视、数字减影或超声等影像设备的导向下,精准治疗肿瘤或缓解症状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广泛用于肝癌、肠癌、肺癌或骨恶性肿瘤等治疗中。介入治疗局部有效率较高,对患者的创伤小、可重复性强。虽然是一种局部治疗手段,但在全身治疗基础上对改善症状、克服耐药具有重要作用。特别在肝癌等实体肿瘤治疗中,介入治疗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上海电力医院肿瘤科介入手术例数实现从0到1000,不仅是量的积累,更是质的突破。起步阶段是最辛苦的,用于学涛医师的话:刚开始那三个月他瘦了10几斤。当时医院总共只有10台动脉化疗泵,全部用来给介入治疗使用。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才完成了科室初期建设。
由于介入治疗效果好,相对传统手术费用较低,给一些癌症患者带来福音。经过口口相传,不少患者从外地慕名而来,其中不少是被一些大医院“判了死刑”的患者,他们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接受治疗,却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现在科室平均每周保持着20余台手术量,通过进一步加快床位周转率,缩短诊疗周期,千方百计为更多的病人守护健康。即便如此,科室的床位已经预约到2个月之后了。
人才队伍是科室壮大发展的关键,科室刚开展肿瘤介入治疗业务时,能够单独开展手术的骨干还相对缺乏,为此,肿瘤科“双管齐下”,一边由核心技术骨干手把手的“传帮带”,一边积极与沪上知名三甲医院建立协作培训机制,定期选送科室成员跟班学习。目前科室三分之二的骨干经过培训,都具备独立开展介入诊疗手术的能力。
医院也十分关心科室建设,引进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使肿瘤治疗迈入“介入新时代”。下阶段,肿瘤科将不断改进治疗技术与理念,持续提升学科影响力,逐步增加热灌装治疗、消融治疗、胆道支架置入等微创治疗在恶性肿瘤系统治疗中的应用,拓展肿瘤治疗人群,为守护人民健康做出新的专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