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双喜至,欢庆共此时。今年中秋与国庆双节相连,假期时间充裕,亲友欢聚之际,美食助兴自然是不可或缺的。月饼香甜,佳肴满桌,大快朵颐之余,不少人也开始担心:血糖、血脂会不会趁此悄悄“飙升”?尤其是本身就有基础疾病的朋友,更是忧心忡忡。别担心,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点,您将尽享美食的同时又能兼顾健康,度过一个快乐又安心的长假!
Content 01
为何假期饮食容易变成“健康负担”?
01
美食汇聚,暴饮暴食
假期频繁聚餐,餐桌上充斥着高油、高盐、高糖的菜肴及点心(如月饼等),极易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过量热量。
02
作息混乱,进食不规律
难得长假,容易熬夜晚起,造成“早午餐合一”或三餐时间严重推迟的情况。这种不规律的进食节奏会打乱人体代谢时钟,还可能增加深夜进食的机会,加重身体代谢负担。
03
饮酒与含糖饮料增多
聚会畅饮,酒和糖分较高的饮品都会额外提供大量热量,从而影响血糖和血脂稳定。
04
“无糖月饼”并非无负担
即便是宣称“无糖”的月饼,其饼皮主要成分仍是小麦粉(碳水化合物),内馅也富含油脂,整体还是属于高热量的食物,依旧不能忽视其对血糖和血脂的影响。
Content 02
记住四大饮食原则,放心吃
总量控制,均衡搭配
★ 巧用盘子法则:想象自己有一个圆形餐盘,1/4放谷薯类等碳水化合物(可优先选择杂粮饭、糙米等);1/2放置蔬菜水果,其中蔬菜占多数,且深色蔬菜占总蔬菜量的1/2;剩余1/4放置肉蛋等优质蛋白质(如鱼、虾、去皮禽肉等)。
★ 进食顺序有讲究:建议先喝汤(清淡的汤),再吃蔬菜和蛋白质肉类,最后吃主食(患有糖尿病则需喝汤后间隔10-30min后方可继续进食)。这样可以增加饱腹感,自然减少后续高热量食物的摄入,有助于餐后血糖稳定。
细嚼慢咽,享受美食
进食速度过快,大脑来不及发出饱腹感的信息,从而容易在短时间内摄入过多食物和能量,导致碳水化合物被迅速吸收,引起餐后血糖急剧升高。而细嚼慢咽不仅能延缓淀粉类食物的吸收速度,让血糖更平稳地上升,有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而且还能让大脑有足够的时间接收到“饱”的信号,避免因吃过快而摄入过量。
明智选择,趋利避害
★ 肉类选择:优先选择鱼或其余白肉(虾、禽等),其次为畜肉(猪、牛、羊等)。若在外就餐,点餐时要做到荤素搭配,清淡为主,尽量用鱼和豆制品代替畜禽肉,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香肠、腊肉等)。
★ 烹饪方式:优先选择清蒸、水煮、快炒、凉拌等方式,避免油炸、红烧、糖醋等的高油高糖的烹饪方式。
★ 饮品选择:以白开水、淡茶为最佳。避免碳酸饮料、果汁等含糖饮料。如需饮酒,务必限量(女性每日酒精量不超过15g,男性不超过25g),且切忌空腹饮酒!若患有某些疾病(如高甘油三酯血症、胰腺炎、肝脏疾病、血尿酸过高等)应严格限酒!
按时作息,规律进餐
尽量保持平时的饮食节奏,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避免因睡懒觉而忽略早餐,或因晚餐聚会大吃大喝至深夜。规律的生活节奏有助于身体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
Content 03
月饼食用“红绿灯”
月饼是中秋象征,但也是实实在在的“能量炸弹”。那如何健康地吃月饼?
★ 看标签,知分量:学会看营养成分表,了解一块月饼的热量。优选低糖、低脂的品种,如杂粮、坚果馅料的月饼。
★ 分着吃,控总量:可将一个月饼切成小块,与家人分享。每次只吃一小块(建议1/4),浅尝辄止。
★ 换主食,保平衡:如果吃了月饼,可相应适当减少正餐中主食(米饭、面条)和烹调用油的量,以保证一天总热量不超标。
★ 巧搭配,助消化:茶饮是月饼的绝佳食用伴侣,清香的热茶不仅低热量,而且解腻、促消化。【绿茶、薄荷茶、菊花茶适合搭配枣泥、豆沙、莲蓉等甜味月饼,普洱茶、山楂茶适合搭配蛋黄、鲜肉等咸味月饼。】
Content 04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务必遵医嘱按时用药或注射胰岛素。严格遵守上述饮食原则,尽量不食用月饼,若食用则首选无糖月饼或低GI月饼,对月饼要“浅尝即止”,并注意监测餐后血糖。
需严格控制脂肪和盐分的摄入。宴席上避免肥肉、动物内脏、浓汤,少吃咸菜、酱料等高盐食物。若食用月饼,需避免胆固醇和盐分较高的咸蛋黄馅。
避免暴饮暴食,少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应食用柔软易消化的食物,以减轻肠胃负担。
Content 05
动静结合,健康加倍
享受美食的同时,别忘了保持适度运动。假期不要完全“宅”在家,每天抽出时间进行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车、打球等。运动不仅能帮助消耗多余热量,还能改善血糖、血脂水平,愉悦心情。
总而言之,假期健康管理的核心在于“平衡”二字。 无需彻底抗拒美食,而是应通过明智的选择与科学的搭配,实现美味与健康兼得。预祝大家度过一个安康、愉悦、团圆的美好假期!
供稿:营养科邬卓辰、袁铭姗
编辑:张鹏
审核:医院办公室
上海电力医院仁心医者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