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的由来与作用
古籍记载与现代医学的双重印证
三伏贴的理论根基可追溯至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其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提出"春夏养阳"的治未病思想,强调借助自然界阳气升发之力祛除体内阴寒痼疾。至清代,医家张璐在《张氏医通》中首次系统记载“三伏贴”疗法:“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防治寒哮……涂肺俞、膏肓等穴,初伏日涂一次,中伏、末伏各一次。”其核心机理在于:天时(三伏阳气鼎盛)、药力(辛温逐痹之品)、穴位(经络输注之位)三者相合,使药性循经内达脏腑,驱逐深伏之"宿寒"。这种"借天力以攻病"的独特疗法,正是中医“冬病夏治”理论的经典实践。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三伏贴中的核心药物白芥子中含有芥子碱,后者能够抑制促炎因子,佐剂姜汁中含6-姜酚,就像“开门钥匙”,能暂时打开皮肤通道,让白芥子、细辛的活性成分深入体内。而贴敷的穴位大椎、肺俞等背俞穴,可刺激孤束核-迷走神经通路,调节呼吸道肥大细胞脱颗粒,三伏期间人体皮温升高、汗孔扩张,药物透皮速率提高3.1倍。
三伏贴这一传统中医实践智慧历经千年传承,至今仍对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起到防治作用。
扶元阳,祛宿邪
多种配方供选择
温肺三伏贴
温肺三伏贴在传统三伏贴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其中核心药物白芥子、甘遂温肺豁痰、利气散结;细辛祛风散寒、温肺化饮;延胡索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这些药物相互作用,有温阳驱寒、除痰定喘、增强免疫力之效。
· 适应症:
适用于寒痰阻肺所致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反复发作、冬季加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辨证为寒证或虚证者。
· 治疗周期:
伏前、初伏、中伏、末伏、加强伏各敷贴1次,共计6次,连续三年为一个疗程。贴敷时间为2小时,贴敷穴位包括天突穴、大椎穴、肺俞穴等。
蠲痹三伏贴
蠲痹三伏贴选用川乌、草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效,能驱散经络中的寒湿之邪;活血止痛、消肿生肌,能改善局部气血瘀滞;肉桂温通经脉,增强药物温散之功,共成散寒通络止痛之功。
· 适应症:
适用于颈腰背痛、骨关节炎、肩周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各类慢性筋骨疼痛患者,中医辨证为风寒湿痹阻者。
· 治疗周期:
每周2次,连续4周,贴敷穴位以病变局部穴位为主,配合背部膀胱经穴位。
扶阳三伏贴
扶阳三伏贴选用吴茱萸温散肝经寒邪,黄芪、当归补气升阳、活血养血;艾叶、肉桂:温补肾阳、温通经脉,共同起到益气养血,温阳通络的作用。
· 适应症:
适用于亚健康状态,慢性疲劳者,表现为长期疲劳乏力、精神不振、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尤其是手足冰凉),易感风寒感冒、头身困重、大便溏薄等;女性畏寒痛经者。
· 治疗周期:
每周2次,连续4周。贴敷穴位以神阙、关元、命门、足三里穴等。
2025年三伏贴预约通道开启
精准贴敷,守护健康
2025年三伏贴具体时间安排
伏前贴
2025年7月10日-2025年7月19日
初伏贴
2025年7月20日-2025年7月29日
中伏贴
2025年7月30日-2025年8月8日
末伏贴
2025年8月9日-2025年8月18日
加强贴
2025年8月19日-2025年8月28日
· 预约方式
1、电话预约:拨打预约热线22139000-60433,预约时间为周一至周五工作时间(上午8:00-11:30、下午13:00-16:00)。
2、门诊预约:在四楼导医台登记预约,或可通过下方“三伏贴预约”链接进行预约。
三伏贴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建议首次贴敷者提前到院咨询,由医师辨证后选择合适的配方和穴位。贴敷期间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生冷、辛辣、油腻食物,保持贴敷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出汗。期待与您携手,借助三伏天的阳气,开启冬病夏治的健康之旅!
供稿:中医科郑玥琪
编辑:张鹏
审核:医院办公室
上海电力医院仁心医者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