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沉默的劳损”:
颈肩痛已成为现代人健康杀手
每天都会有数十名被颈肩痛困扰的患者来院就诊。数据显示,我国18-45岁人群颈肩痛患病率高达32.7%,且呈现年轻化趋势。长期低头使用电子设备、久坐办公、缺乏科学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正在无声地透支着我们的颈肩健康。今天,笔者将从临床角度解析这一常见病症。
“
颈肩痛的“罪魁祸首”有哪些?
1
姿势性劳损(占比约65%)
长期低头(颈椎承受压力可达正常5倍)
圆肩驼背(导致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持续紧张)
屏幕位置不当(引发头前伸体态)
2
退行性病变(30岁以上高发)
颈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压迫引发放射性疼痛)
颈椎骨质增生(椎间孔狭窄导致神经卡压)
肩袖损伤(易误诊为肩周炎,需MRI鉴别)
3
急性损伤与系统性疾病
挥鞭样损伤(急刹车等突发外力)
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关节对称性受累)
预防胜于治疗:日常防护要点
1
工作场景优化
电脑屏幕高度:眼睛平视时位于屏幕上1/3处
座椅选择:腰部支撑物厚度≈一拳距离
2
碎片化运动处方
每工作1小时完成:颈部后缩(10次)+ 招财猫摆臂(20次)
推荐运动:蛙泳(水浮力减轻关节负荷)、八段锦(改善本体感觉)
3
睡眠管理
枕头选择:侧卧时颈椎与胸椎呈直线
床垫硬度:手掌插入腰与床垫间无空隙为宜
这些症状可能是身体在报警
若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诊
✅ 持续性疼痛:钝痛、刺痛或烧灼感,夜间加重影响睡眠
✅ 活动受限:转头时伴弹响,外展手臂出现"疼痛弧"(60°-120°)
✅ 神经症状:上肢麻木、持物不稳(警惕神经根型颈椎病)
✅ 特殊警报:伴随头痛、恶心、步态不稳(需排除椎动脉型颈椎病)
针对以上情况可采取阶梯化治疗方案:从保守到手术
1
物理因子治疗:
通过各种物理因子治疗,达到改善血液循环,恢复肌肉正常收缩,减轻疼痛的效果。如红外线治疗、牵引治疗、低中高频电疗、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等。
2
手法治疗:
通过有针对性的手法治疗快速解决关节活动受限,肌肉疼痛等问题。如Maitland关节松动技术、NJF技术、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等手法。
3
特色疗法:
冲击波治疗:能够穿透组织和体液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能对患处痛觉神经感受器降低敏感度,从而发挥出止痛、修复组织损伤的效果。
肌效贴布:用于治疗关节和肌肉疼痛而开发的贴布,可用于达到治疗颈肩部肌肉疼痛,拉伤,痉挛,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的作用。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请立即就医
✅ 突发剧烈疼痛伴上肢肌力下降
✅ 手指精细动作障碍(如系纽扣困难)
✅ 行走踩棉感或大小便功能障碍
上海电力医院康复医学科朱东晖团队提示您:“预防颈肩疾病的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行为模式。在日常中进行体态管理,让我们从今天开始,注意日常保护及训练,告别"低头人生",拥抱健康生活!”
【参考文献】
- 张伟, 李强, 王芳. 中国成年人颈肩痛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骨科杂志, 2021, 41(5): 289-295.
- 刘波, 等. 椎间孔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5年随访研究[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22, 32(3): 201-208.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guidelines 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ur*. Geneva: WHO Press, 2020.
- Hinman R S, et al. Aquatic physical therapy for hip and knee osteoarthriti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2, 3: CD005523.
- Gordon S J, et al. Pillow use and spinal alignment during side sleeping. *Sleep Health*, 2021, 7(4): 487-493.
- 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 *Cervical myelopathy: clinical guidelines*. AANS/CNS Joint Section, 2021.
供稿:康复医学科
编辑:张鹏
审核:医院办公室
上海电力医院仁心医者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