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动态 >> 正文
【仁心课堂】新冠感染又抬头,这份中医预防贴士请收好~

作者: Administrator 发布时间: 2025-05-26 点击数: 55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2025年4月(第14周~18周,3月31日~5月4日)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显示,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南方省份高于北方省份,从具体数据来看,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从第14周的7.5%上升至第18周的16.2%,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从第14周的3.3%上升至第18周的6.3%,且在第18周,无论南北方,新冠病毒在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检出率中均排第一。从年龄分布上看,15岁及以上年龄段的阳性检出率在第18周为第一。

从运气角度来说说,

新冠病毒为何卷土重来?

2025年是乙巳年,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一年当中有六气,每四个节气为一气。从小满(5月21日)开始,客气是厥阴风木,主气是少阳相火,风火相煽,气温会进一步升高,且风邪较为明显。这段时间气候将呈现复杂多变,既有寒水之余气,又有风火之象,人体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下,正气容易受到影响,外邪也就更容易趁虚而入。这也就构成了新冠病毒卷土重来的气候基础。


哪些体质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肝木偏亢的人群


此类人群平时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目赤肿痛、口干口苦、头痛眩晕。少阳相火本就偏亢,因此遭遇风邪,更容易风火相搏,导致发热、咽痛、头痛等症状发生。

脾虚湿滞的人群


此类人群容易腹胀便溏、食欲不振、肢体困重、痰多胸闷、舌苔厚腻。客气为太阳寒水,与脾虚所致水湿内停相合,外感风热,更加容易出现湿热交阻的湿温之象,表现为发热缠绵、头身困重、恶心呕吐等湿邪困脾症状。

肺卫不固的人群


此类人群平素就容易反复感冒、气短懒言、干咳少痰、咽干鼻燥、手足心热。卫表不固,此季候感受风温,容易出现干咳、咽痛、痰黏难咳等肺燥证候。

气阴不足的人群


此类人群平素神疲乏力、动辄汗出、口干舌燥、心悸失眠、舌红少苔。气阴不足虚热生,感染外邪,正气亏虚无力抗邪,表现为低热不退、乏力明显、恢复期延长。


中医预防有妙招

基于这样的节气和人群特点,中医有多种预防新冠的手段,以下从中药茶饮、饮食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为大家介绍。

1

不同体质人群新冠防治茶饮推荐

肝阳偏亢人群:选用菊花、枸杞、桑叶、女贞子、芦根、薄荷组成的代泡茶,能清肝泻火、滋阴润肺。菊花与桑叶可清散上焦风热,减轻咽痛、目赤;枸杞、女贞子滋补肝肾,增强机体正气;芦根清热生津,缓解发热后的口干舌燥;薄荷芳香辟秽,可辅助抵御外邪。饮用时,取菊花5克、枸杞6克、桑叶3克、女贞子3克、芦根5克、薄荷2克,用沸水冲泡,焖15分钟后饮用,每日1-2剂。但脾胃虚寒者需谨慎饮用,可加入1-2片生姜调和寒性。

脾虚湿滞人群:选用茯苓、薏苡仁、陈皮、姜丝、大枣、佩兰制成的茶饮,可健脾祛湿、调和脾胃。茯苓、薏苡仁利水渗湿;陈皮、佩兰芳香化浊;姜丝温中散寒,增强脾胃运化能力;大枣补中益气,调和诸药。具体做法是取茯苓10克、薏苡仁10克、陈皮5克、姜丝3克、大枣2枚、佩兰3克,加水煮沸后小火煮10分钟,代茶频饮。日常饮食务必减少生冷油腻食物,避免加重湿邪,否则茶饮功效也会大打折扣。

肺卫不固人群:选用黄芪、白术、防风组成经典名方“玉屏风散”,搭配浮小麦、银花、桔梗、甘草,能益气固表、清热解毒。黄芪大补肺气,白术健脾助运,防风祛风解表,三药合用可提升机体免疫力;浮小麦敛汗固表;银花清热解毒,预防病毒入侵;桔梗宣肺利咽,甘草调和诸药。取黄芪10克、白术6克、防风3克、浮小麦6克、银花5克、桔梗3克、甘草3克,热水冲泡或小火煮15分钟,每日饮用,可增强肺卫功能,降低感染风险。

气阴不足人群:选用沙参、麦冬、百合、茅根、芦根组成的茶饮,能益气养阴、润燥生津。沙参、麦冬专补肺胃之阴,缓解咽干口渴;百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白茅根、芦根清热生津,且性质平和,不伤正气。饮用时,取沙参10克、麦冬10克、百合6克、白茅根10克、芦根10克,开水冲泡后多次续水饮用。若气虚症状明显,可加入5克太子参,增强补气之力。

2

不同体质人群的饮食调理

肝阳偏亢人群:饮食上应避免辛辣、温热、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羊肉、烈酒等,以免加重肝阳上亢症状。可多选择具有清肝泻火、滋阴作用的食材,如苦瓜、芹菜、绿豆、菠菜、鸭肉等。推荐药膳“菊花枸杞猪肝汤”,取菊花10克、枸杞15克、猪肝200克,猪肝切片焯水后与菊花、枸杞同煮,加适量调料,能清肝明目、滋养肝肾;“芹菜百合炒香干”也很适宜,芹菜平肝清热,百合润肺滋阴,搭配香干,清爽可口又能调和肝阳。

脾虚湿滞人群:要严格忌口生冷食物,如冰淇淋、生鱼片、冰镇饮料等,以及油腻、甜腻食物,如炸鸡、蛋糕等,以防加重脾胃负担。宜多吃健脾利湿食材,如山药、芡实、白扁豆、冬瓜、鲫鱼等。推荐“茯苓白术山药粥”,茯苓15克、山药50克、粳米100克,先将茯苓煎取药汁,再加入山药、粳米煮粥,可健脾益气、祛湿止泻;“陈皮红豆薏米汤”也是不错的选择,陈皮理气健脾,红豆、薏米利水渗湿,常喝能改善脾虚湿滞的不适症状。

肺卫不固人群:忌吃寒凉、生冷食物,如西瓜、苦瓜、螃蟹等,以免损伤肺卫阳气。应多食用具有补气固表、温补肺脾作用的食物,如鸡肉、牛肉、山药、核桃、红枣等。“黄芪山药炖乳鸽”是经典药膳,黄芪30克、山药50克与乳鸽慢炖,能大补肺气、增强卫外功能;“白术防风粥”也值得一试,白术15克、防风10克煎汁,与粳米煮粥,可祛风解表、固护肌表,帮助抵御外邪入侵。

气阴不足人群:避免食用辛辣、温燥食物,如韭菜、花椒、烧烤等,以防耗伤气阴。可多吃滋阴润燥、益气生津的食材,如百合、银耳、梨、蜂蜜、太子参、麦冬等。推荐“沙参麦冬老鸭汤”,沙参、麦冬各15克与老鸭炖汤,能滋阴润肺、益气补虚;“百合莲子银耳羹”,百合清心安神,莲子益肾涩精,银耳滋阴润燥,三者搭配,香甜可口,可有效改善气阴不足导致的口干、乏力等症状。

3

穴位按摩以及运动建议

肝阳偏亢人群:按摩太冲穴(足背,第1、2跖骨间)、行间穴(足背,第1、2趾间),各按揉3-5分钟,以酸胀感为宜,可清肝泻火;风池穴(后颈部,枕骨下方凹陷处)能平肝息风,按压时配合缓慢呼吸。锻炼选择八段锦的“摇头摆尾去心火”,动作舒缓,有助于调和气血、平抑肝阳。

脾虚湿滞人群:重点按摩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阴陵泉(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中脘穴(上腹部,脐中上4寸),每穴按摩5分钟,可健脾祛湿。日常多进行慢跑、健走等有氧运动,每周3-4次,每次30分钟,促进脾胃运化,加速湿气排出。

肺卫不固人群:按摩肺俞穴(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膻中穴(两乳头连线中点)、气海穴(下腹部,脐中下1.5寸),每穴按揉5-8分钟,可补益肺气、固护肌表。推荐练习太极拳,动作柔和连贯,配合呼吸,能增强肺功能与身体抵抗力。

气阴不足人群:按揉太溪穴(内踝后方,跟腱与内踝尖之间凹陷处)、三阴交(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涌泉穴(足底,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每穴3-5分钟,可滋阴益气。锻炼以瑜伽、冥想为主,通过伸展与调息,调节身心,避免剧烈运动耗伤气阴。


防治说明

2025年春夏新冠防治需注重“风、火、湿”三邪兼治,通过药茶、饮食、穴位按摩、导引等多种手法,同时建议结合现代医学手段(如疫苗接种、抗原自测),实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若有持续发热、胸闷气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中西医协同治疗可显著提升疗效。

(注:文中方药需根据体质辨证使用,慢性病患者及孕妇用药前请咨询中医师。)



供稿:中医科郑玥琪

编辑:张鹏

审核:医院办公室



上海电力医院仁心医者


 微信号:shdlyydq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