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且发病呈现愈发年轻化的趋势,极大地损害患者的生存质量、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及时发现、及早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CT的发展,冠状动脉CTA已逐渐成为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主要方法。
CTA是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的英文缩写。冠状动脉CTA是专门用于检查冠状动脉的CT检查。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利用多层螺旋CT快速扫描和图像重建技术获得冠状动脉图像,以精准了解冠状动脉是否存在变异、血管是否通畅,评估冠状动脉支架或搭桥术后血管情况等。冠状动脉CTA可以很好的观察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着硬化、钙化以及是否存在着狭窄、闭塞。冠状动脉CTA在临床上准确率可以高达90%。
3月13日,上海电力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王正磊在体检工作中,通过冠脉CTA发现了2例冠状动脉重大阳性病例,2名患者年龄分别仅为42岁和50岁。这一结果不仅为患者敲响了健康的警钟,也再次凸显了冠脉CTA在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中的重要性。
患者一
患者一,50岁,男性左前降支开口处高危斑块伴中段心肌桥,管腔中-重度狭窄。右冠多发混合斑块及钙化斑块,管腔轻-中度狭窄。
患者二
患者二,42岁,男性 左前降支中段高危软斑块,管腔中重度狭窄。
冠状动脉疾病(CAD)是一种进展性疾病,早期可能无症状,但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黄金时间通常只有120分钟。在这段时间内,必须迅速开通堵塞的血管,恢复心肌供血。每延迟一分钟开通血管,患者的死亡率就会显著增加。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患者因未能早期发现病变,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导致不可逆的心肌损伤,甚至猝死。
冠脉CTA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手段,能够在疾病早期发现冠状动脉的狭窄、斑块等病变,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通过早期诊断,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或进一步的血运重建手术,从而避免急性事件的发生,降低猝死风险。这种“防患于未然”的策略,远比“亡羊补牢”更为有效。对于像42岁和50岁这样的中青年患者来说,他们正值壮年,是家庭的顶梁柱。如果未能及时发现病变,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不仅患者本人可能面临生命危险,整个家庭也会陷入巨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的意义尤为重大。
通过冠脉CTA的早期诊断,这2名患者及时转入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避免了可能的悲剧。不仅挽救了2个年轻的生命,也守护了患者家庭的幸福与完整,为客户单位健康企业建设提供了保障。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是健康体检的主要目标,从疾病筛查、健康防护的角度看,冠脉CTA不仅仅是一项检查,更是一道守护生命的防线。
王正磊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士,上海电力医院主任医师,擅长CT成像技术原理及肺部、腹部肿瘤鉴别诊断。主要研究工作为基于人工智能的肺结节检出及风险等级分析、双源CT成像技术的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近3年承担省部级课题1项,院级课题3项。曾发表SCI论文1篇,科技核心杂志论文7篇。
供稿:医学影像科王正磊
编辑:张鹏
审核:医院办公室
上海电力医院仁心医者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