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信息
节气养生

作者: Administrator 发布时间: 2017-08-02 点击数: 949

8月7日立秋,8月23日处暑。

三伏天出现在七八月的小暑和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一段时间。今年的三伏天时间为:

初伏:7月12日至7月21日;

中伏:7月22日至8月10日;

末伏:8月11日至8月20日。

三伏天会大量流汗,引起盐分大量流失,影响胃液中盐酸的生成,不利于铁和钙的吸收,所以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可以选择补水汤茶饮料,汤类含有大量的水分和钠、钾、镁等有机盐,而茶水可生津提神,减轻疲劳,但汤茶热着喝才最能起到解暑的功效,因为温热的茶饮能通过舒张汗腺将体表温度降低1~2℃,消暑效果远优于冷茶。
八月份的第一个节气是立秋,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 “秋”意指暑去凉来。第二个节气是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

夏季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养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补充体力,解热防暑。饮食清淡外,建议多吃苦味食物,如苦菊、芹菜、茴香、香菜、苦瓜、萝卜叶等。因为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是夏季天然养生品。可以适量喝清凉饮料、淡盐水、绿豆汤等,用温水洗澡,但不要图一时痛快冲凉水澡。尽量避免午后或高温时段在日光下暴晒及在露天环境中活动,最好随身携带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此外,规律睡眠、适当运动也必不可少,还要注意做好心理调节,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防止上火。

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应,认为肺属金,而秋季大地一遍金黄,故肺主秋季。从季节养生角度看,秋季最宜养肺。白木耳有补肺润燥的功能,胡桃有补肾安神的效果,秋季服用更有疗效。梨肉可以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对肺热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饮食养肺应多吃乌骨鸡、猪肺、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梨等,但要结合个人体质、肠胃功能酌量选用。

处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因此,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此时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养精蓄锐。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少寐症状,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即使睡不着,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关闭窗口]